大行德广,泽被苍生。
荀平者,圣人。
一个家族要有继承人,才能不断将家族发扬光大。
读书人也相同,黄龙士一辈创下了书生平世的功业,光照千古;张巨鹿一辈,则立下书生治世的功劳,为书生扛旗;那么也需要年轻一辈的书生为儒家发扬光大。
这些人里有陆诩,有宋恪礼,有徐北枳,有陈亮锡。
陆诩这个读书人,不简单,很不简单。
能让纳兰右慈去怂恿元本溪收入门下,传承衣钵的,也就这么一个人了。
陆诩的原型,在我看,有点儿像毒士贾诩。
虽然被人害的家破人亡,因此对自己狠,但是却真就是一个不争不辩的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。
就是这样的一个眼盲之人,却是心里豁亮,能让老靖安王赵衡托孤之人,能让新靖安王赵珣倚为心腹。
略施小计,就扳倒了根深蒂固的文坛巨擘宋家。
在年轻一辈中,智计超出此人的,没有。
陆诩到现在还在写一部《药方》,为后世留下一部好比《资治通鉴》的典籍。
可谓纳兰右慈第二。
宋家雏凤宋恪礼,这个被陆诩坑的破了家的读书人,经过了早年的顺风顺水,由高峰跌入低谷后,得元本溪指点,下地方潜心入公门修行。
这和张巨鹿在中枢冷眼旁观二十年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宋恪礼大起大落后,有一股内敛的风化。
实际上宋恪礼应当就是元本溪选择的储相,在二十年后显示出这手暗棋。
他应当就能接过张党的大旗,书生治世,宋恪礼。
徐骁有阴才李义山,阳才赵长陵。
徐凤年就也得了徐北枳与陈亮锡。
仅仅凭借对官员境界的点评,徐北枳就可以称得上是对世事洞若观火的异才,眼下,徐北枳登上了北凉道陵州刺史的官位,恐怕再过些年,就可以坐上李功德的位子。
徐北枳傲气有,却不凌人,可谋宏阔大事,撑起了世家子的脊梁;陈亮锡则是寒士出身,看似深居简出,却能从微小处着眼,小中见大,北凉太多太多的治政安境之策都是出自他的手中,眼下军阶改革就是他的手笔。
有这样的榜样,天下寒士也就有了盼头,像极了自困一楼的李义山。
带起了天下寒士的风骨。
天下士子,何止千万?但能撑起读书人的风骨与脊梁的,却没有几人。
眼下书中对徐北枳,陈亮锡的描写还是太浅薄,因此,把他二人合在了一起说。
其实还有许多人没有点到,则是能力所限,力有不逮了。
就此结束。
来自读者:盘古太清Z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